北京畫院美術館開館二十周年推出“無限清涼——豐子愷藝術展”與“三家門下轉輪來——齊白石與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”兩大特展展覽受到熱捧,引發(fā)參觀熱潮一起來看看這兩大特展藏著哪些驚喜吧~
三家門下轉輪來——齊白石與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四峰并立,一部從晚明到20世紀的寫意史詩珍品星聚,十三家館藏精品映照三百年筆墨源流。
“三家門下轉輪來”出自齊白石反復題詠的一首詩,這不僅是他對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三位前賢熾熱而謙卑的禮贊,同時也清晰勾勒出數(shù)百年來大寫意花鳥畫生生不息的軌跡。2025年9月9日,由北京畫院、八大山人紀念館、西泠印社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三家門下轉輪來——齊白石與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”展覽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。此次展覽入選“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展覽項目”,聯(lián)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、中國美術館、南京博物院、遼寧省博物館、天津博物館等十余家國內(nèi)重量級文博單位,歷時數(shù)年籌備,以齊白石對三家的致敬與師學為軸,展出了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、齊白石作品70余件套,通過“百代同輝”“萍翁造化”“缶廬鐵筆”“青藤雪個”四個單元,梳理了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自明清至近現(xiàn)代的磅礴源流與風格演進。
師承之道,是中國繪畫傳承之命脈。這其中不僅有筆墨技法的授受沿襲,更有精神本源的無形歸依。齊白石的繪畫廣收博取,尤其對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三家心摹手追,他曾多次在詩文中表達敬仰,如“青藤雪個意天開,一代新奇出眾才(吳缶廬)。我欲九原為走狗,三家門下轉輪來。”甚至引鄭板橋“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”之印自喻,其心可鑒。為直觀呈現(xiàn)齊白石的藝術淵源,展覽展出了徐渭《雜花圖》《竹石水仙圖》、八大山人《雙鵲大石圖》《椿鹿圖》、吳昌碩《臨八大山人鹿圖》《設色梅花》、齊白石《墨牡丹》《紅梅圖》《石上雙鳥》等代表作,以及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珍貴畫稿。無論是筆墨語言、構圖立意,到畫中所寓生命情味,三家的滋養(yǎng)早已融入白石筆端,成就其日后縱橫捭闔的非凡氣象。將四家相近題材但風格迥異的作品并置,觀眾可聆聽四家跨越時空的筆墨唱酬,感受薪火相傳、生生不息的藝術輪回與精神共鳴。
齊白石之學,遠非止于三家。正如他所說,“像是吃了千千萬萬人的桑葉”,“又似采了百花的蜜汁”。他取徐渭之放逸而舍其恣肆,學八大之簡凈而避其孤冷,習吳昌碩之蒼厚而棄其生澀。此外,沈周、唐寅、董其昌、石濤、金農(nóng)、黃慎、李鱓等明清寫意名家,亦為他廣泛汲取營養(yǎng)的對象。齊白石既懷“恨不生前三百年”為古人磨墨理紙的赤子之誠,亦有“逢人恥聽說荊關”而自開門牖的孤行氣概,最終熔鑄出別具一格的“紅花墨葉”面貌。為生動展現(xiàn)齊白石的師承脈絡,展覽增設了“齊白石的師承譜系與筆墨再生”互動裝置,觀眾可近距離閱讀白石老人手稿真跡,品讀其對前人的評點,也可以觸摸翻轉探索其藝術淵源的譜系關系圖,直觀感受名家之間的影響與共鳴?!凹t花墨葉”不僅是技法的創(chuàng)新,更是齊白石對平凡萬物深切的關懷、對生命本真熱烈的禮贊。
詩為畫意,印顯心境。中國寫意畫重在抒寫心性,追求“詩書畫印”的融合貫通。齊白石四藝皆精——其詩真摯樸素,其書凝重拙厚,其印平直剛健,與他筆下明艷的花木、靈動的草蟲形神相映、氣血相連。為了讓觀眾深入體驗寫意藝術的完整創(chuàng)作過程,展覽設有“詩書畫印”打卡蓋章區(qū)。觀眾可遵循“繪畫—題詩—鈐印”的傳統(tǒng)步驟,親手完成一幅屬于自己的“寫意小品”;也可持導覽冊,按圖索驥找散落在展廳中的藝術“彩蛋”。此外,展覽還推出寫意畫知識科普區(qū),借助圖文解析、局部放大與多媒體動畫,生動展示“一株葡萄的誕生”,揭開大寫意創(chuàng)作的技術密碼與審美邏輯。更多精彩,靜待觀眾親臨發(fā)掘。
從徐渭的潑墨狂寫,到齊白石的“紅花墨葉”,大寫意繪畫完成了從性情抒發(fā)到生命禮贊的升華。我們誠摯邀請您,泛舟于這條波瀾壯闊的藝術長河,看孤帆遠影化為千帆競發(fā),聽潮聲激蕩見證薪火相傳。
這不僅是一場關于大師的筆墨盛宴,更是一場關于繼承、創(chuàng)造、突破的深刻啟示。在齊白石與巨匠的對話中,我們見證的不僅是筆墨的流轉,更是一種精神的覺醒——它關乎我們每個人,如何在傳統(tǒng)中找到自我,在束縛中破繭成蝶。
展覽將持續(xù)至12月5日。
部分展覽作品
展覽信息
展覽名稱:三家門下轉輪來——齊白石與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吳昌碩
主辦單位:北京畫院、八大山人紀念館、西泠印社
支持單位:中國國家博物館、中國美術館、上海博物館、南京博物院、遼寧省博物館、天津博物館、廣東省博物館、廣州藝術博物院、沈陽故宮博物院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、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、榮寶齋
展覽時間:2025年9月9日至2025年12月5日
展覽地點:北京畫院美術館三、四層展廳
無限清涼——豐子愷藝術展
四大板塊,繪盡藝術清歡
展覽以“詩意之情”開篇,展現(xiàn)豐子愷先生以水墨捕捉古典詩意的獨特能力。在豐子愷的筆下,萬物有靈,草木含情。詩句在墨色間蘇醒,也讓市井煙火浸潤詩意。這不是刻意為之的雅,而是他看世界的眼光——將生活過成了一首淡而有味的詩。
“護生之心”板塊則聚焦其人文關懷與生命觀。豐子愷的慈悲,是俯身傾聽眾生的溫情。歷時多年繪《護生畫集》,倡導人們尊重生命、戒除殺心,弘揚仁愛與和平的精神。此外,《護生畫集》還記錄著他與北京畫院首任院長葉恭綽的深摯因緣。
“童真之趣”板塊以細膩的觀察力捕捉兒童生活的純真瞬間。家的暖意、童年的本真、友情的醇厚,靜靜流淌于筆端。豐子愷始終以赤子之心看世界——真誠、自由、澄明無染。于是畫筆成了鏡子,一筆一畫,無不體現(xiàn)對生命本真的珍視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板塊還將展示豐子愷的家書,紙短情長,字字皆是對子女的叮嚀與期許。此外,根據(jù)豐子愷的手稿曲譜,現(xiàn)場還原豐子愷的“音樂課”的生動場景,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藝術與生活融合的美妙,以美育潤化童真。通過這些珍貴的手稿與文獻,我們得以走近豐子愷——他不僅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與藝術家,更是一位將智慧、溫情與愛融入日常點滴的父親。
以“閑逸之韻”作為板塊的收尾篇章,傳遞出豐子愷對平淡生活中閑逸之美的追求。他作畫、作文、譯書,一生勤勉,卻從不為名利所困。筆墨從容,畫面清凈,這不是疏懶之閑,而是喧囂后的通透自在,讓人于尋常中品悟悠然,心境也隨之豁然。
不止于“看”,更在閱讀中感悟。
展廳內(nèi)悉心布置多處“閱讀區(qū)”,在多元文獻展示的基礎上,以書籍為媒介搭建深度探索豐子愷的橋梁——我們精選豐子愷的各類重要著述,從滿含生活氣息的散文集、妙趣橫生的漫畫集,到情感細膩的隨筆、品類豐富的繪畫作品集,再到學術嚴謹?shù)姆g著作、思想深刻的藝術理論及學術研究專著等,多維度打造兼具史料價值與理論深度的閱讀空間。在這里,觀眾能卸下浮躁,靜心沉浸于文字之中,透過文本深入解讀豐子愷的藝術觀念與精神內(nèi)涵,完成一場從視覺欣賞到思想沉淀的學術體驗。
行至展廳尾端,兩大互動區(qū)靜靜等候,邀你步入豐子愷的藝術天地。走近“筆底喵蹤”互動案前,不妨俯身執(zhí)筆,畫一只靈動的貓——這可是豐子愷筆下的常客,此刻在你手中獲得新生;而門口的“觀展手賬”互動區(qū),更似一本紙上游園,你可將所觀展時的所見所感,所思所悟,一一落筆留存,那些躍然紙上的文字與心緒,將成為專屬你的觀展印記。
他不是傳統(tǒng)的文人畫家,也不是西式的漫畫家。他是豐子愷——中國現(xiàn)代漫畫的開創(chuàng)者,中國畫由傳統(tǒng)向現(xiàn)代轉型的杰出代表,上海中國畫院實至名歸的首任院長。同時,他也是文學家、教育家、翻譯家、裝幀設計家。
五十年前,豐子愷先生悄然遠去;五十年后,我們依然在他的筆墨間與之重逢。此次展覽,不僅是致敬一位跨越文學、繪畫、音樂、翻譯等多領域的文化巨匠,更希望通過書畫、文獻、音視頻與互動結合的形式,邀觀眾不再只是“觀看”,而是“走入”那個細膩、溫暖而富哲思的藝術世界,于喧囂中尋回一片“無限清涼”的心靈棲居。
如果你也渴望一片清涼之地,如果你也愿以常心觀無常事,那么,這個秋天,請來北京畫院。我們等你,一如等待每一個懂得“?!敝滟F的人。
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小禮物:展覽限定專屬表情包~歡迎微信掃碼免費下載使用,為您的生活增添藝術與樂趣!
展覽信息
展覽名稱:無限清涼——豐子愷藝術展
主辦單位:北京畫院、豐子愷研究會
承辦單位:北京畫院美術館
支持單位:首都圖書館
展覽時間:2025年9月5日至10月12日
展覽地點:北京畫院美術館一、二層
北京來源 | 北京畫院